Monday, January 30, 2012

給無語良師的一封信


雋永的愛

是愛引領我走進醫學這條路。媽媽在離開之前,對我最後的期許就是成為一名醫人醫心的好醫生,為病人拔除病苦。而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,老師您也對我抱著同樣的期許離開了。媽媽用自己的生命,讓我走進醫學這條路;老師用自己的身體,牽引著我探索生命,探索人體,探索醫學的奧祕。這份無所求的愛,成為我生命的養分,讓我有勇氣繼續向前進。

第一次看到老師的照片時,覺得老師您就像我的阿嬤一樣,有著溫暖的笑容。聽著秀宜師姑談起老師時的不捨,還有員東阿姨談起老師時的微笑,我感受到了女兒對媽媽的思念;想念您搭著火車去找他們的那段時光,想念與您一起做志工的時光,想念您的擁抱和聲音。員東阿姨還告訴我們說“ 我媽媽最喜歡小孩子了,所以你們不要害怕。” 那時候,我的心才真正地安定下來,不再有任何恐懼,因為我們都是得到了老師的祝福的小孩。

就因為曾經失去過最親愛的人,所以我深刻地體會過失去的痛苦,思念的惆悵,也讓我對老師的家人更加的佩服。在承受著失去最親愛的家人同時,還要將您送到我們的身邊,不允許再多逗留,瞻望,就連多一點的留戀也是奢望。感情不會因為生命的結束而終止,因為那是一份永遠的牽繫。正當時間就快把傷痛撫平的時候,卻又是大體啓用儀式的開始。再一次看到老師,員東阿姨的問候,還有秀宜師姑的一句“ 媽,你心願圓滿了” 讓我眼淚流了下來。到底我們何德何能可以得到老師還有家人的信任,能夠得到老師的全部。在那個當下,我發願一定要用心努力學習,成為一名好醫生。

解剖課程就在第一次默禱之後開始了。看著老師嬌小的身軀,摸著老師已經乾皺的皮膚,戰戰兢兢地,我劃下了第一刀。當時一手拿著刀子,另一手還得扶著自己的手,深怕自己劃太深傷到了老師;隨著學習的次數變多,下刀的時候不再是害怕,而是多了一份自信,因為知道在每一寸皮膚下,到底我們應該預期看到甚麼,神經血管會如何互動,交錯。

在學期間,有時候學習遇到挫折的時候,我總會在默禱的時候與老師分享,而我也仿佛聽到了老師對我說 “宜萍,加油,你一定可以的。”有時,心裡很難過的時候,我會握著老師的手,在老師的手中,找到了溫暖和慰籍。就這樣,我又抖擻起精神,向老師承諾,一定會更加努力,下次做到更好,不讓老師失望。謝謝老師陪伴我走過這5個多月,和我一起經歷找到神經或血管時的喜悅,陪我度過因為割斷神經而自責悲傷的時刻。這一路上因為有您,我才有勇氣去面對失敗;因為想起了您的期許,我找到了學習的動力。

在縫下最後一針的時候,我的心情真的很複雜。開心的是,我們終於讓老師恢復完整的身軀;悲傷的是,我們以後再也見不到老師了。這時候,我才深刻地感受到,我們可以為老師做的是如此的少,而老師付出給我們的卻是一生受用的知識還有那一份深深的愛。

有一句話我很喜歡, “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形體,而在于我們做到了甚麼”。老師您在生的時候生活雖然辛苦,但您還是很堅強地活下去,不止為家庭奉獻了大半輩子,還把自己最後的時光都奉獻給了社會,將自己的身體,奉獻給了我們。您用身體教會了我們人體的構造,也讓我們體悟到將心比心,感受到無私的奉獻。老師,感恩您,因為有您,才會有今天的我,明天的我,未來當醫生的我。
我會永遠將老師您的笑臉刻畫在心中,也期許自己能在病人的臉上增添這樣的笑容。

學生
孫宜萍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